倾听历史的回响 追寻红色的记忆

        2019年6月28日夜晚,天平党委书记带领党委班子和优秀共产党员乘着开往老区的列车出发了,此行前往中央苏区瑞金和长征出发地于都,倾听历史的回响,追寻红色的记忆。

        经过12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对幸福环境成长的我们是个挑战,与当年比起来这都不算什么,一下火车未做片刻休息,我们就怀着激动的心情直奔红都瑞金。

        我们有幸邀请到瑞金干部学院詹老师为我们讲解红都历史,她是专门给省市各级领导干部讲课的老师,她首先带领我们学习考察了共和国的摇篮—叶坪旧址群,参观了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包括“一苏大”陈列馆、国家邮政局、国家银行等等,这是党领导的第一个具有国家形态雏形的中央红色政权。在红军广场草坪上,詹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广场一二三四五的故事。一是指矗立在广场的红军烈士纪念塔,下面是用红石头砌成的一个五星上面是一个大炮弹形,弹身镶嵌着众多小石头,寓意着无数革命烈士,在纪念碑前的草坪上“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8个大字显得庄严凝重。二是红军检阅台;三是公略亭;四是博生堡;五是红军烈士纪念亭。听着五个故事,泪水涌上眼眶。共和国先烈们靠着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踏着鲜血前进。后来由于叛徒告密,苏维埃临时政府搬迁到沙洲坝,在这个旧址群,我们见到了红井、列宁小学、毛泽东旧居等,红井见证了党和苏维埃政府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喝水困难,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更让后人牢记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

        在敌军全面五次大围剿的严峻形势下,中央红军为保存实力,被迫开始长征。我们沿着先烈的脚步来到于都长征第一渡。

        从1934年10月17日傍晚至20日,8万6千多红军主力陆续从于都河上8个渡口渡河,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搬出家里的门板、床板、房梁甚至寿材,傍晚搭浮桥,摆渡船,天亮拆浮桥,把红军送到对岸,踏上漫漫征途,用信仰和生命开启了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征程。

        我们来到于都,首先看到高耸如帆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碑身高19.34米,代表1934年,底座宽10.18米,代表长征出发日10月18日。

        走进长征纪念馆,我们有幸请到为习总书记及多位中央领导人讲解的副馆长钟敏全程为我们作精彩讲解并合影,她声情并茂的讲解,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那双绣球草鞋、那件救命行军锅、那件破羊皮袄背后的故事,让人泪水夺眶而出。

        理想信念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这是长征给予今人的历史启迪。我们致敬85年前那一场伟大的征程,当年,党和红军靠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创造了人间奇迹,今天,我们依然要靠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深刻现场观摩,提醒着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社会进步和天平事业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到赣州,我们还走访了江西理工大学,理工大党委与天平党委交流了“新长征 再出发”的体会。